自2006年起推動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即將屆滿十年,2016年邁頂計畫成果展強調「教育的力量」,勾勒出以知識及創新決戰全球競爭時代來臨,透過經濟貢獻、國際競爭、社會關懷三大專題論壇為起點,除呈現頂大計畫的豐碩成果與多元發展,亦引領社會對未來有更多的無懼想像。
繼前兩場專題論壇分別於臺南及臺北舉辦後,「2016年邁頂計畫成果展」1月7日在臺中市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第三場論壇,由中央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長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等六所頂尖大學,展現在天文、人工智慧、教育、生醫等專業研究領域足以傲視全球的國際競爭實力。
邁頂十年見證卓越人才力,追求快樂新寶島定位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表示,邁頂計畫推動十年以來,投入千億預算,有必要向社會大眾展示計畫的成果,同時藉此聆聽來自各界的建言。有鑑於世界各國紛紛增加投入高教人才培育的資源,即便預算相對不若他國充裕,臺灣高教人才的國際競爭力依舊耀眼出色,社會與國人應對高教發展有更多的支持與關注。
自転車新文化基金會會長羅祥安除與現場聽眾分享捷安特的企業信念與推動臺灣成為美麗自行車島的經驗,更以「變與不變」為題,討論變動世代下學校、社會、企業與國家應如何自處,找到藍海戰場的經「贏」定位。他認為臺灣的小是獨一無二的優勢,有其美感與便捷快速,能創造出幸福快樂的人生,他更鼓勵青年學子們認真做好一件事,就有可能改變世界,因為未來無法預測,卻可以被創造。
小事做好也能成大平台,問對問題開創世界舞台
歷經多年的太空飛行,卡西尼號終於抵達土星,這項史上首次深入探測土星計畫,是由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與美、歐科學家共同提出的「卡西尼探測土星計畫」,替世人揭開土星的神秘面紗。自1982年提議,歷經數十年鞎辛發展,5,000人參與的跨國計畫,過程曲折,成果豐碩,葉永烜期勉新生代接手,持續探索浩瀚宇宙。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博士劉為開所開發的AR擴增實境教學軟體與平台,使用先進AR技術,輔助學生的科學教育學習。科學教育中心亦研發數位互動式星球資訊系統教學系統,可取代各種地球、星球儀模型,以可負擔的成本有效提升科普教育品質,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劉為開更帶來系統現場示範,引發現場觀眾熱烈詢問。
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因自身完整臺灣教育歷程,及在美國工作及教學的經驗,觀察臺灣學生在追求真理的熱情與定義和架構問題的能力方面有待加強,張懋中提醒教育者及學生要擺脫過往學答不學問的制式框架,臺灣人才具解決問題能力,學會問對的問題,才有真正的創新與價值。他更鼓勵大學應以為世界培養人才的視野,同行致遠,共同邁向偉大大學。
國際之光!拯救世界幕後功臣就在臺灣
政治大學IMBA學生陳安穠代表由薩爾瓦多、加拿大、宏都拉斯和臺灣學生組成的IMPCT團隊,報告在薩爾瓦多貧民窟建立第一所幼兒教育中心,回國更將創新模式導入新竹縣五峰鄉,翻轉偏鄉教育。此計畫打敗全球2萬多支隊伍,贏得商學諾貝爾-「霍特獎」。
長庚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劉浩澧與長庚醫院共同研發超音波手術處理系統,被國際科普雜誌(IEEE Spectrum)、財富(Fortune)雜誌譽為可能改變人類生活五大關鍵發展技術之一,可望利用於治療腦瘤、癲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授權專利件數高達19件。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笑稱災難是地球的宿命,歷經五次大滅絕,氣候變遷造成物種快速滅絕,第六次大滅絕為期不遠。自2007年與臺泥合作成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來,已有熱帶及亞熱帶30,437個物種,居世界之冠。保種中心更與科博館及索羅門群島合作,協助植物研究及建立當地保種中心,2016年成立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培育嚴重缺乏的生命科學人才,自160個來自全球的申請者中選出30名,成為救地球前鋒。
支技頂大計畫,為國力與民生更加把力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賴鴻政的研究團隊成功在全球最大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中,發現從子宮頸抺片細胞中檢測罹患內膜癌的基因與技術,分析子宮內膜癌篩檢180個基因,準確度高達95%。目前已有生技公司洽談技術移轉,研究結果亦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臨床醫學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中心教授侯庭鏞介紹中醫所致力於由傳統中醫經驗來解決現代問題,讓中醫藥走入人群,團隊選擇全球成長最快速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為標的,從研究中發現中藥用於治療糖尿病的天花粉與餐桌上食用的苦瓜所提煉之苦瓜胜肽有相關性。本研究成果已技轉,希望透過基礎科學研究,帶動生技產業蓬勃發展。
臺中場主辦單位中興大學副校長楊長賢在閉幕致辭中表示,頂尖大學計畫十年就如政府單位做下水道工程,民眾受惠卻往往看不到,基礎科學研究對社會建設與國力發展有其必要,但專業層面社會大眾較難理解,卻與民生息息相關,他呼籲政府、社會與企業也宜多支持與關懷,邁頂計畫三場專題論壇在氣候宜人的週末下午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