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部落共學趣 認識賽德克織材製作與植物」 興大台文所USR計畫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與樸溯永續發展協會在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舉辦八天的織材共學坊。參與的學員共31位,分別有賽德克族24人、阿美族1人、鄒族1人、漢族5人,由清流部落耆老介紹在地的民俗植物、織材製作及利用方式等,讓參與的年輕人深入探索部落的技藝。

賽德克織材的製作是由女性族人運用苧麻纖維作為主要材料,再運用天然染材(九芎、山黃麻、薯榔)將線材渲染成所需的顏色並保存,成為生活所需的材料,而織具的製作是由男性族人代勞,運用桂竹、箭竹、麻竹等材料建構起織具,進而發展成紡織文化。本共學坊邀請部落耆老擔任講師,讓學員體驗刮麻器、捲線器、紡線器等織具製作,另外完整介紹織材製作的流程(種植→採收→刮麻皮→理麻→曬麻→揉麻→捻線→捲線→紡線)、染線工法及植物木材處理方式。

此活動受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經費補助,由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朱惠足所長帶隊,參與共學坊並透過影片拍攝傳承技藝,從中訪問部落族人技藝文化並進行織材植物生態調查,活動最後展式各樣的線材成品,滿載而歸,在活動中所獲得的各項成果也將建立成部落知識庫,回饋部落作為傳承資料。

Comments are closed.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