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中興大學藝術中心
由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國立山梨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之《2025用手去看見世界ーふれてみる展覽會》最終站來到日本山梨縣立圖書館,展期為10月24日至26日。此巡迴展自今年8月首展於臺灣新北市板橋435藝文特區,9月移師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10月至此圓滿落幕;期間辦理了十二場跨國講座、創作體驗工作坊及「觸覺」觀賞會等多元活動,深獲好評,參與團體與民眾十分踴躍,以輕鬆、開放的心態接觸藝術,在提升各種感知能力的同時,也期待透過這樣的新形態展覽方式,為社會共好友善、文化平權的理念搭起橋樑。

《用手去看見世界》源起於2013年在日本開始舉辦,已超過10年能量積累,至2022年開啟臺日交流篇章,今(2025)年更擴大國際交流,邀請義大利全國視覺障礙者支援機構聯盟與法國藝術家的創作展出,豐富展覽深度與廣度。此次在興大國際事務處的補助下,藝術中心與策展人文創學程趙欣怡副教授協力將臺灣立體雕塑、點字圖像繪畫作品、空間認知測試組件以及非視覺繪本創作等展品帶至日本山梨縣立圖書館參展,並協助布展工作、出席開幕交流活動,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張涵芬、潘怡安、梁懷志與大葉大學參展學生梁雅琪、黃鈺軒、蔡沛樺也到場共襄盛舉。
開幕當天邀請日本山梨縣立盲學校師生參觀體驗,除了臺灣參展者,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教授廣瀨浩二郎、陶藝家中田美穗、策展人兼藝術家武末裕子(國立山梨大學副教授)與芝田典子、北海道教育大學副教授岩永啟司,以及國立山梨大學參展學生橫山劍士郎、渕上真帆、國立北海道教育大學參展學生清杉愛花一起現場導覽,每件展品都有搭配觸摸點字、閱讀文字及語音解說等資料,學生們在參觀後跟大家分享他們的心得,五年級中澤望美同學說「每個人的個性都展現了出來,我能感受到作品背後的思考」,大葉大學學生導覽後提到「語言的差異讓我更加用心傳達想法,當觀眾理解並以雙手感受作品時,那份共鳴總讓我深受感動」、「不論視覺狀態如何,參與展覽的大家都嘗試透過觸摸去理解創作,這種面對作品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我第一次參與觸覺藝術展,觀者與視障者都用心感受作品並給予我回饋,受益良多」,相信大家皆有所得。
這次展品除了延續在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的展出外,增加了更多精彩的日本、歐洲觸覺繪本,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將他們的經歷與知識,透過故事性的陳述、立體化的呈現,融入創意與藝術表現,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眾也能直接參與到作品,與之對話。原來日照角度可以透過觸摸影子長短來表達、原來碰觸可以造成聲音的變化、原來同樣是木雕卻有不同的紋理觸感與香氣、原來創作者用這個形象來表達夢想、原來這是熊的頭骨,這許多的「原來」,讓參觀者瞭解到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擴及同理與包容的思維。
「觸覺藝術」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2025用手去看見世界》在國立中興大學趙欣怡副教授、國立山梨大學武末裕子副教授、專職藝術家芝田典子老師的共同策展下,集結來自臺、日、義、法觸覺藝術創作,結合國內外大學、公共機構、藝術家及盲人學校等資源,以展覽形式帶入興大校園,體現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也提供機會至日本觀摩交流,希望展覽能成為一個契機,增進未來更多學校國際藝文交流的可能性。
▌參展者
Aurélien Lepetit、趙欣怡、賴永興、黃舜星、吉田敦、張涵芬、水谷篤司、夏愛華、廣瀨浩二郎、中田美穗、武末裕子、馬場絢女、芝田典子、知足美加子、岩永啟司、細野綠、mush·room 糊室(潘怡安、梁懷志)、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曹孟涵、王馨珮、彭絜兒)、大葉大學學生(蔡沛樺、李愷玲、張嘉良、郭姵汝、梁雅琪、黃鈺軒、楊汶潔、王詠蒂、陳紀凱、陳煒皓)、國立山梨大學學生(宇佐美萬尋、瀧本來實、中村安壽、橫山劍士郎、渕上真帆)、國立北海道教育大學學生(清杉愛花、岡本夢智、大久保千穗、館田梨奈、富樫相晴)、山梨縣立盲人學校學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學生(陳玠甫、吳俊佑、陳悅吟、黃誠翎、徐康淇、簡渝軒、李永成、蔡沐辰、蔡淳亞、解柏洋)、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視障者(劉昀怡、王靖勳、聶莉欣、吳晶晶)、靜宜大學學生(游詠捷,由許正賢老師指導)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板橋435藝文特區、國立山梨大學、國立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院、國立北海道教育大學旭川校、大葉大學、山梨縣立盲學校、手でみるプロジェクト実行委員会2025
▌協辦單位
社會福祉法人山梨LightHouse、義大利全國視覺障礙者支援機構聯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中啟明學校、臺灣盲人重建院、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静宜大學、臺中南社社區發展協會、嶺東科技大學時尚經營學系、山梨縣立圖書館、バリアフリー繪本研究會(日本)、Artist in Residence・山梨[AIRY](日本)、惠光導盲犬學校、國立中興大學國際事務處、國立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