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主辦的「第十七屆公共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實務論壇」,於11月7日至8日在中興大學社管大樓盛大舉行。活動吸引來自國內外學術界、實務界、學生及社會人士等各界貴賓熱烈參與,兩日共計超過280人次共襄盛舉。
本屆以「重構在地與全球邊界的治理創新:智慧科技、永續轉型與公共價值的三重協奏」為主題,邀集來自臺灣、美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地超過80位專家學者與實務代表,共同探討在全球變局下公共治理的新挑戰與實踐路徑。
開幕式由國務所李長晏所長兼主任秘書主持,邀請考試院許舒翔副院長、本校詹富智校長、研發處宋振銘研發長及多位產官學界代表蒞臨致詞。許副院長、詹校長及宋研發長致詞時皆表示,本次研討會議題多元且具前瞻性,結合國際學者、公部門官員與青年學者的觀點,透過跨界交流,必能激盪出豐富的治理新思維;並亦指出,研討會自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17年,主題隨時代變遷與公共議題脈動不斷更新,展現國務所在推動公共行政研究與實務對話上的持續努力與深厚能量。
首場論壇以「公共價值與民主韌性」為主軸揭開序幕,由考試院許舒翔副院長主持,邀請韓國高麗大學及國內多所大學專家學者與談,聚焦永續城市治理、文化公民參與及科技對民主的影響,深入剖析AI與公民社會間的互動關係,為本屆會議揭開序幕。
延續「青年參與與世代正義」系列議題,研討會規劃多場跨世代對話場次,包括探討基層治理與里長制度的角色轉變,以及青年學者與政府實務人員展現研究能量的論壇。同時,也舉辦多場以永續政策協力網絡為主題的討論,展現青年世代對永續治理的創新視野。跨國交流亦為本屆亮點之一。來自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TD)、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HSU)、日本明治大學、泰國法政大學商學院的多位教授與與會者對談,聚焦AI治理、社會信任與國際合作等議題,強調科技治理不僅是制度創新,更關乎民主信任與倫理規範,呼應本屆「在地與全球治理協奏」的核心精神。
此外,地方實務議題同樣備受關注。「地方創生與永續轉型」場次,探討跨部門政策整合與社區再造;另有聚焦氣候治理與法制議題的研究,剖析全球氣候訴訟的最新發展,強調國家責任與環境權保障的重要性。本次活動另一亮點,是歷屆最年輕的發表人—普台高中生在成大政治系教授指導下,以流暢英文發表AI醫療與偏鄉治理創新相關論文,展現青年世代的國際視野與研究潛力。
為期兩天的活動共舉辦十餘場主題論壇與工作坊,涵蓋智慧科技、地方治理、行政區劃、氣候訴訟、社會創新及青年參與等多元面向。李長晏所長指出,公共治理的挑戰已從「效率導向」轉向「價值導向」,唯有結合智慧科技、永續發展與跨世代合作,方能形塑具韌性與包容性的治理新典範。
本屆研討會展現中興大學在公共治理研究的學術量能、國際連結與實務貢獻,透過「學術—實務—全球國際化」三方協奏,為臺灣公共治理在AI與永續轉型時代開啟嶄新的思辨與行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