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春含茶飢素 興大推動臺灣四季春烏龍茶產業升級

四季春是臺灣種植很廣,產量也很大的茶樹品種,而四季春所製成的烏龍茶,因香氣十足,價格便宜更是國內罐裝茶與手搖茶的主要茶品。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曾志正教授團隊本(4)月發表在《食物生化期刊》(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的研究成果指出,四季春中含有「茶飢素」(teaghrelin)成份,試驗證實能可誘導腦部釋放飢餓訊號,提高食欲,也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成果並獲選為期刊封面,將臺灣四季春茶園機器採收的景觀樣貌一併呈現在國際期刊。

曾志正教授團隊2014年曾在青心烏龍中找到並命名的茶飢素,此次同樣在四季春中發現,其結構十分類似,僅差異一個葡萄糖基置換成阿拉伯糖基,且試驗證實具有同樣之作用,因此,團隊將此四季春成分也歸類為茶飢素。

曾志正教授表示,當胃部排空有能量需求時,胃底基部細胞會分泌飢餓素(ghrelin),是人體中負責傳遞飢餓訊息的荷爾蒙訊號分子,同時,也直接管控生長激素的分泌,並調控體內代謝、能量平衡、記憶力、心血管與腸胃蠕動功能等重要生理功能。生長激素分泌量不足與人類老化的生理現象有密切關係。經實驗證實,茶飢素分子可藉由仿效飢餓素,結合其接受器來引發飢餓感、腸胃排空、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等生理功效;推測茶飢素具有抗老化的養生保健功效。

有別於從福建引種的青心烏龍,四季春是臺灣在地(木柵)的突變品種,目前大量栽種於南投名間。曾志正教授認為臺灣四季春烏龍茶已具相當實力,可發展成具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原因有三:第一,含養生成分—茶飢素,飲用約5至10克的四季春烏龍茶所泡出的茶湯(差不多是國人泡一壺茶的用量)即可達到功效,與飲茶者產生飢餓感的經驗相符。第二,名間鄉大量栽種的四季春生長勢強、產量高,且比其他茶種耐寒,因此,年初最早採春茶,年終最晚採冬茶(冬片),每年可採收6至7次,產量大且品質穩定。第三,產業鏈專業分工細膩,種茶、採茶、製茶與賣茶等,各有專業從業人員,串聯起來的四季春烏龍茶量產方式已達物美價廉的工業化規模。

然而,香氣足、回甘佳的四季春烏龍茶卻有個天生的缺點,其苦澀度比青心烏龍茶明顯高許多,因此飲品業者常以添加糖來掩蓋苦澀口感。近年來,由於養生意識抬頭,低糖、無糖的烏龍茶品因應而生,甚至比許多含糖飲料更受喜愛。曾志正教授在科技部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簡稱小產學)支持下成立「台灣茶製程技術產學聯盟」,協助聯盟成員以製程技術來提升烏龍茶品質,藉由反覆烘焙及陳放,轉化成醇厚溫潤的熷茶,不僅明顯降低咖啡因含量,增加回甘度,去除苦澀感,增長耐泡次數,並保留養生成分—茶飢素。

4月24日興大特地舉辦臺灣四季春烏龍茶產業升級發表會,邀請松原製茶廠、甲級製茶廠、名香茶行、鈺統食品公司、嘉品生物科技公司等台灣茶製程技術產學聯盟成員,展示沖泡四季春熷茶,並推出粉狀即溶的四季春熷茶,供試飲品嚐。

曾志正教授表示,針對四季春烏龍茶,聯盟努力的目標如下:第一,協助聯盟成員(松原製茶廠、甲級製茶廠、名香茶行、天園茶行、和平茶行、樸興御品、熷烏龍公司、潼漾文創公司)研發出不同口感的客製化四季春熷茶,期許業者能夠以自行研發的製程技術,發展成各具特色的家傳百年茶莊。第二,協助食品廠(鈺統食品公司)以大型烘焙機轉化四季春烏龍茶,建立量產初階的四季春熷茶,讓茶產業工業化升級。第三,協助生技廠(嘉品生技公司、台萃生技公司、科達製藥公司、兆豐達生技公司)將四季春熷茶沖泡茶湯冷凍乾燥,在製程中不另添加調味劑與賦形劑,生產出即溶無渣的百分百茶粉。此茶粉可包裝成沖泡方便的隨身包,亦可做為養生保健產品的素材。

臺灣種茶、製茶源起於大陸福建尚不過兩百年,過去五十年來拜臺灣經濟起飛之賜成功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製品,是臺灣難得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此間,製茶業者不斷投入技術研發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讓臺灣烏龍茶提升超越原有的福建烏龍茶製茶工序。然而近年來製茶技術已傳至大陸與東南亞,也開始威脅到臺灣茶競爭力,近半世紀的臺灣茶鼎盛榮景稍縱即逝。

曾志正教授認為臺灣茶產業不宜夜郎自大地宣稱彈丸之地的臺灣得天獨厚,種(作)出來的茶舉世無雙;雖然愛鄉愛土的情愫令人感動,但恐成井底之蛙讓臺灣茶逐漸失去國際競爭力,畢竟很多境外烏龍茶也是臺灣製茶菁英挑選適宜環境所種(作)出來的。閉關自守地防堵境外茶並非長久之計,過度保護恐將導致臺灣茶失去國際競爭力,僅能在臺灣孤島內流通而漸漸萎縮凋零。臺灣應該效法過去一甲子臺灣茶業前輩努力研發創新的精神,發展多元非共享的製程技術,紮根永續經營的百年大業,正面迎向世界各地茶品的良性競爭與挑戰,化危機為轉機,讓臺灣茶走出更寬廣的一片天。期許臺灣發展成為百年茶莊林立各具特色地吸引全球訪客的寶島。

Comments are closed.
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