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研究:銥金屬可作為癌症標靶藥物

興大醫工所王惠民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稀有貴重金屬銥,可作為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

興大醫工所王惠民教授研究團隊發現稀有貴重金屬銥,可作為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

中興大學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王惠民團隊,透過國際合作與香港浸信大學和澳門大學,發現稀有貴重金屬銥,可作為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抑制與癌症有關的突變基因,經小鼠實驗證實,對於腎癌的腫癌生長能發揮抑制作用。研究成果日前刊登於《化學科學》(Chemical Science)。

王惠民表示,靶向治療是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是精準醫療的核心,也是一種應用患者的基因及蛋白信息去預防、診斷及治療癌症的新穎療法。而腫瘤的靶向治療,是指用藥物或其他的一些物質經干預特殊分子(靶分子)的方式來阻斷腫瘤的生長及轉移,而這種靶分子往往參與了腫瘤的生長、浸潤及轉移等。其團隊投入靶分子製作多年,至今已研發出不少先期的指標性臨床藥物。

王惠民教授指出,RAF激酶 (RAF kinase) 為已知的致癌基因,於哺乳動物中存有三種RAF激酶亞型(A-RAF、B-RAF與C-RAF),而RAF激酶蛋白質在細胞中扮演癌症相關基因訊息傳遞的關鍵角色,這些訊息傳遞是細胞內調控生長週期、基因表達、存活與分化的主要途徑。然而在癌症細胞中,因上游受體蛋白或該途徑中關鍵蛋白的突變或過度表達,會造成RAS/RAF/MEK/ERK訊息傳導的異常活化,使得細胞進行不正常的增殖,導致腫瘤的形成。

科學家們在西元1803年首次發現金屬「銥」。貴金屬中的銥與鉑熔點都超過攝氏2400度,圴是目前最耐腐蝕的金屬;地球上雖然少見,但可常用於工業的催化反應中,而且在隕石的含量非常豐富。其團隊近期的研究發現,銥(III)金屬可以抑制與癌症有關的突變基因H-Ras/Raf-1,鉛銥(III)化合物在體外和體內表現出對H-Ras / Raf-1及其信號通路的有效抑制,並減少下游產物的生成。此外,在動物實驗裡更證實小鼠的腎癌異種移植中,鉛銥(III)化合物1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有趣的是,在眾多異構物當中,異構體(⊿-enantiomer of 1)在生物測定中具更優異的效力。這些化合物在未來有潛力發展成更有效的Ras/Raf抑制劑,用於治療腎癌,或是其他不當增生性的疾病。銥可提供新的標靶藥物選擇,並以全新的方式攻擊癌細胞;因為不與生物組織反應,也不可相溶,人體難以吸收,所以可成為安全使用的範例,且幾乎沒有副作用的影響。

王惠民教授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使用於鍋碗瓢盆,還有作為支撐物或是飾品等;而在此研究中,該團隊使用了金屬化合物,作為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顛覆了一般大眾對金屬的印象,同時也顯示科學的無所不在與廣泛的應用領域。

Comments are closed.
彙整